第(3/3)页 为了让绿豆汤凉得快些,她们将煮好的汤倒入大盆中,再放进从井里打来的冰凉的水中浸泡。 雨势稍歇,老支书拄着拐杖,提高嗓门,大声喊道:“都先歇会儿!吃点干粮,喝点绿豆汤!” 村民们如蒙大赦,纷纷直起酸痛不已的腰,拖着沾满泥浆、沉重无比的双腿,朝着田埂旁那片郁郁葱葱的树荫下走去。 此时,他们的衣衫早已被雨水和汗水湿透,紧紧地贴在身上,脸上满是疲惫,但眼神中仍透着一丝对片刻休息的渴望。 赵婶费力地掀开木桶盖,刹那间,绿豆汤的清香混着红糖的甜腻瞬间散开,弥漫在空气中。 这股诱人的气息,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,让村民们原本疲惫的身心得到了些许慰藉。 大伙迫不及待地捧起粗陶碗,“咕咚咕咚”地大口灌下,清凉的汤汁顺着喉咙滑下,暑气似乎也随着这股清凉,从身体里慢慢消散。 周志高抹了把嘴角残留的汤汁,眼珠子滴溜一转,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有趣的点子。 他一个箭步跳到一块大石头上,挥舞着那双沾满草屑的手臂,大声喊道:“大伙别干坐着!我提议玩‘麦秸猜谜’!我先说个——‘身子细又长,穿着绿衣裳,从小到老都有用,家家不能缺’,猜猜是啥?” 孩子们听到这话,顿时来了精神,原本有些困倦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。 他们小脑袋凑在一起,叽叽喳喳地讨论着,你一言我一语,稚嫩的声音在树荫下回荡。 几个年轻小伙也被这热闹的氛围吸引,饶有兴致地围了过来,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。 “我知道!是麦子!”来芳眼睛一亮,抢着回答,脸颊因为兴奋涨得通红,如同熟透的苹果。 周益民觉得挺有意思的,便笑着站起身,他俯身从地上捡起一根麦秸,在手里轻轻绕了个圈,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我也来一个。‘远看像座山,近看不是山,上边水直流,下边有人走’,这可是我在书上看到的。” 众人顿时陷入沉思,二柱挠着后脑勺,一脸困惑,嘴里嘟囔着:“山?水?人?这到底是啥?” 谢玉梅抱着小宝,思考了一会,她便得出答案,然后轻声在小宝耳边嘀咕了几句,小宝突然眼睛一亮,像是恍然大悟,挣脱着从谢玉梅怀里跳下来,一边跑一边喊道:“是伞!是伞!” 周益民笑着摸了摸小宝的头,从兜里掏出一颗水果糖,递到小宝手中,作为对他的奖励。 在这欢声笑语中,原本疲惫不堪的身心仿佛都得到了治愈。 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,暂时忘却了劳作的辛苦和生活的压力。 直到老支书看了看渐渐西斜的日头,敲了敲手中的拐杖,说道:“行了行了,差不多该干活了!等收完麦子,咱晚上接着玩!” 村民们这才意犹未尽地站起身,扛起镰刀,带着重新燃起的干劲,又一头扎进了那片金黄的麦田里。 夜幕降临,天边的晚霞将天空染成了一片火红。 然而,周家庄的忙碌并未结束。 吃完晚饭后,村民们拿着手电筒、点起火把,又来到麦田继续收割。 灯光和火光在夜色中闪烁,如同点点繁星洒落在麦田。 老支书站在田头,看着不知疲倦的村民们,既感动又心疼:“差不多了,都回去休息!明天还有一整天的活呢!” 他大声喊道。但村民们仿佛没听见似的,依旧埋头苦干。 直到老支书发了火,大家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工具,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。 接下来的几天,周家庄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,一刻也不停歇。 村民们起早贪黑,争分夺秒地收割着小麦。 终于,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所有的小麦都收割完成。 望着堆积如山的麦捆,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忙活了这么多天,终于是忙完了。 第(3/3)页